走进县城看发展丨这就是灵丘
京西福地 山水灵丘 千古英雄,豪情万丈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老区青山不改 今又增添色彩 这就是灵丘
楚辞有诗云
“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85年前
一场著名战役
让这片红色热土名满天下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战役
就发生在灵丘县城西南30公里一带
硝烟散去
吾辈自强
光阴流转
时代变迁
如今的灵丘
全县经济总量逐年递增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正在收获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红色灵丘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这首《八路军军歌》,至今歌声嘹亮
1937年9月
八路军在灵丘县平型关歼灭日军千余人
击毁汽车百余辆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
正是平型关战役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遗址
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
359旅旅部旧址
刘庄“三·一八”惨案纪念地
实景演出《白求恩精神永存》《平型关记忆》
……
170余处红色革命纪念地
让秉承着光荣传统的灵丘
凭借红色旅游展老区新貌
绿色灵丘
夏日雁门关外
凉风阵阵
清爽宜人
满眼青绿成为主色调
蓝天、白云反而是配角
灵丘版图面积居全省第四
比面积更珍贵的
是广阔的牧坡草场和森林植被
全县牧坡草场总面积220.23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54%
是雁北地区草地面积最大的县
觉山寺辽代砖塔
战国国君赵武灵王墓
北泉景区
空中草原风景区
……
有风光、有古迹、有生态
山水文脉、生态农业、休闲养生
真正有机融合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2020年均接待游客249万人次
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达19.97亿元
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
即将举办第9届
全国民宿大会暨大同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大会
也在灵丘启幕
新时代的文旅事业增添新内涵
迸发新活力
金色灵丘
乡愁在哪里
藏在那一口地道的家乡菜里
谷子、蔬菜、苦荞……
来自大自然的味道
灵丘全都有
吸取天地精华
绿色有机产品成为“灵丘好礼”
目前全县认证有机产品60个
“灵秀灵丘”成为县域公共品牌
有机农业扶贫
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减贫案例
2021年
灵丘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9%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增长40.9%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分别达到33282元、10721元
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大同市第一方阵
暖色灵丘 无论县城 还是山村 整齐的白色小楼一排排 点缀着灵丘青山绿水间 老乡在自家小院笑呵呵 2018年年底 全县实现“危房全部清零” 14471名群众全部“拎包入住” 居住环境从“危”到“安” 继续高歌猛进 正在向“宜”转变 在灵丘 每个村都有保洁员 天然气陆续进户 路灯、公厕,整洁明亮 常住人口200人以上的村还新建了公共浴室 老乡们竖起大拇指说 “城里啥样儿,咱灵丘也啥样儿!” 乡乡有主导产业 村村有带动主体 户户有增收项目 家家有多元收入 以此为目标 灵丘高分完成步入小康生活的答卷 工作成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蓝色灵丘 日照久 辐射量多 凭借“先天优势” 灵丘拥有充足的太阳能资源 当绿色山坡泛着深蓝色的“光” 那是经济增长的有力“铠甲” 截至2020年底 全县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300余兆瓦 发电量约55500万千瓦时 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余兆瓦 2018年 40万千瓦风电供暖示范项目在灵丘启动 成为全国最大风电供暖项目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1.4万吨 氮氧化物13872.6万吨,灰渣11万吨 灵丘的“蓝海” 并不仅仅在山上 朝县城的东北方向望去 大数据产业园正在打造 规划面积12.66平方公里 致力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长极 建成投产后 预计将成为 全国首个可再生能源100%稳定供应的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 今日灵丘 大笔一挥 绘就新蓝图 老区不老 绚丽多姿 这就是灵丘
采写:侯琎
制图:杨成林 孟嘉琪
摄影:刘 通 贺子毅
编辑:崔心怡
校对: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