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李达窑乡:党建赋能创新引领 巩固脱贫强村惠民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今年以来,右玉县李达窑乡坚持党建引领,紧紧抓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脱贫户”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边鸡特色养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努力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增收。
右玉县李达窑乡的薛家堡村在党建引领下,村子新建起了散养边鸡孵化基地,该村把养殖的黑色边鸡,分发给村里的建档立卡脱贫户,通过他们的代养所产生的收益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也帮助脱贫户巩固脱贫,持续增收。
薛家堡村的散养边鸡孵化基地占地1500平方米,基地运营后,通过探索推行“合作社+技术能人”的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鸡苗供应渠道,为散养脱贫户提供优质鸡苗。
右玉县李达窑乡薛家堡村党支部委员贾红芳说:“今年我们村委会新建了边鸡孵化基地,一方面是为了去年养的(脱贫户)想增加规模的,一方面就是去年没有养的(脱贫户),今年想养的,为他们提供鸡苗。”
王河是薛家堡村首批养殖边鸡的脱贫户之一。去年,在乡、村两级党组织的牵头下,依托当地良好的养殖基础和村民的养殖经验,李达窑乡决定在薛家堡村大力发展边鸡特色养殖,为脱贫户巩固脱贫铺就了稳定增收之路。
右玉县李达窑乡薛家堡村村民王河说:“后头这是鸡舍是政府去年给我们村盖的,每户又给发放30只鸡,我今年经过一年的饲养,(蛋鸡)已经下了五六百颗蛋,交在村委会每斤是15块。”
去年5月被李达窑乡列为边鸡特色养殖试点村后,总投资30万元的边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户薛家堡村,同时引进边鸡苗11000只,发放给村里37户脱贫户,每户30只,并配套鸡舍、围网,全力打造“党建+脱贫户+庭院经济”新模式。
“从今年开始产蛋,一年一只鸡可以产180颗鸡蛋,刨去成本,农户可增收4000元左右,为我们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3000元左右,这样的话就实现了农户增收与壮大村集体经济双赢的目标。”贾红芳说。
结合正在开展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右玉县李达窑乡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推行“8+6+6+5”干部领办项目模式,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让集体经济“牛”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努力走出一条常态创收、稳定增收的产业发展之路。
右玉县李达窑乡副乡长闫巧叶说:“通过这个边鸡孵化基地已经辐射带动了全乡九个村发展边鸡养殖,现在这九个村的脱贫户正在建设鸡舍,建好后依托孵化基地将为140个(脱贫)农户发放边鸡鸡苗4570只,产生的收益每年可为九个村集体增收5.5万元,140户脱贫户增收60.9万元。”
记 者 丰慧 魏文 右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