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朔城区:步履铿锵踏歌行 踔厉奋发勇向前
10月12日
朔州日报推出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县(市、区)篇、行业篇系列宣传报道
深入系统盘点十年伟业
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为实现“大踏步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目标
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期聚焦朔州市朔城区
《朔城区:步履铿锵踏歌行 踔厉奋发勇向前》
一起来看
↓↓↓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成就非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朔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十年来,朔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紧扣时代脉搏,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吹响新时代的进军号。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朔城区踏着奋进的鼓点,迎着时代的浪潮,踔厉奋发推动产业发展,笃行不怠提升城市“颜值”,践行初心增进民生福祉,奋力谱写打造“三区一高地”的壮美篇章。
朔城区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承担着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重任,一直以来奋力抬高标杆、争先进位,义不容辞地展现着先锋的担当、表率的风范。
这十年,朔城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有效集聚。以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动能十足。
这十年,朔城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以高位规划、匠心建设、精细管理为核心,持续深化城市有机更新,高标准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高水平建成生态文旅精品项目,叫响“雁门关外第一城”品牌。
这十年,朔城区聚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凝心聚力办好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校园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惠及56万群众,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
这十年,朔城区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坚强有力。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圆满完成区乡村换届,探索建立“三亮”抓落实工作机制,大力倡导“四性”、反对“四化”,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区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赶考征程奋力奔跑,不凡业绩彰显初心。十年间,朔城区老百姓收入更高了,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绿水青山更美了,群众就医、办事、入学、出行更便捷了……十年精彩蝶变,朔城区人民的美好生活蒸蒸日上,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往日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朔城区委、区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沿着新时代伟大征程劈波斩浪、奋勇前行,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朔城。
党建引领阔步行 凝心聚力促发展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朔城区认真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要求,以党建为引领,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坚持组织、服务、管理、保障“四位一体”,促进队伍建设专业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网格管理精细化、集体经济产业化、体制机制集成化“五化同步”,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党建统领、凝聚合力中构建新格局。坚持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制度化运行,制定17项乡镇街道、农村社区职责任务清单,建立村“三务”公开、网格员管理、基层举报奖励等14项基础性制度,严格实行项目领办、“四包四联”等制度,区级领导亲自上手、亲自推动,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广大党员干部躬身入局、主动作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在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中创造新业绩。对标省委和市委指标体系,扎实推进任务落实。抓能力提升,深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加强队伍培训,推动队伍建设专业化;抓阵地建设,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提升一批创品牌、完善一批上档次、补齐一批促规范,建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阵地建设规范化;抓网格治理,充分发挥“朔城街坊”治理品牌优势,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划细网格、完善体系,推动网格管理精细化;抓集体经济发展,实施“六个一批”壮大提质行动,实行乡镇主导集团化,农合组织企业化,采取产业带动、股份合作等八种类型,推动集体经济产业化;抓体制、机制保障,坚持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制度化运行,推动体制机制集成化,从而强化工作保障。
在攻坚克难、实践检验中彰显新担当。在疫情防控中,第一时间进行“平战转换”,组建起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82支,创建党员先锋岗478个,成立临时党支部9个,动员1982名在职党员参与抗疫,全力投入核酸检测、秩序维护、人员排查、民生保障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当中,确保党建与疫情防控工作的无缝对接,为坚决打赢疫情歼灭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朔城区持续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将最大限度激发基层活力、凝聚基层力量,推动基层治理更加有序、有力、有效。
高品质生活 高效能治理 高质量发展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朔城
回首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一幅幅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和谐幸福的新图景跃然而出,一个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朔城款款而来……全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态势更加向好。
近年来,朔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坚决有力防疫情,综合施策稳经济,多措并举保安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稳中求进,聚焦绿色转型,注重建管并举,致力民生改善,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1至8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26亿,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6亿,增长1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4亿元,增长38.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9498元、10875元,增长5.5%、6.1%。
项目聚能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近年来,朔城区聚焦重大重点项目攻坚,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朔城区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将一切工作落实到项目上,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46个,总投资17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9亿元。目前,全区项目总开复工率为94%,其中续建项目复工率100%;新建项目开工100个,开工率为92%。总投资11.5亿元的国能朔州新能源朔城区100MW光伏储能项目和朔州南山环境能源正在加速建设。总投资3.2亿元永定河流域恢河南邢家河村段综合治理项目已全面开工。总投资18亿元的包头丰州高端电磁材料及元器件制造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集大原高铁、朔州民用机场、朔神高速、朔山联络线、G241公路改扩建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项目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朔城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对262个行政审批事项主项和442个子项进一步优化,“一件事”套餐服务等规定事项基本通过山西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和办理。全面优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服务,提升市场主体登记效率和便捷度,个人工商户《营业执照》即时办结,企业开办零成本、半日结。截至8月底,各类市场主体注册总数达4.2万家,新增5119家。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新增退税减税降费4.44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1.5万户。同时,严格落实“帮办代办”制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朔城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引擎,营商环境优化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节奏更快,一项项新政出台,一条条新规发力,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效,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产业兴能
增强转型升级新动能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朔城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更大力度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朔城区围绕农业特色转型破题、发力,一项项“特”“优”新产业、好产业在该区乡村大地落地开花,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向优。紧扣省委“十稳十提”要求,落实农业发展“特”“优”战略,稳步发展枸杞、藜麦、水稻等特色种植产业,向土地要效益。持续发展设施农业,新建全钢架大棚500亩,提升改造老旧日光温室500亩,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引导发展生态采摘、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城郊休闲观光农业,拓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索新型种植模式,全力保供粮食稳产、超产。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87.7万亩,较去年增加2.4万亩,其中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粮食产量有望突破5.7亿斤,有望实现粮食产量15连增。农业托管面积达到20.8万亩,其中全过程托管8.2万亩,劳务托管12.6万亩,覆盖11个乡镇街道、92个村的9040户,占到今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的两成以上。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3.1万亩,实施膜侧播种技术50万亩,为全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满减消费券、汽车大补贴……针对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市区两级纷纷创新形式,出台一揽子举措,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城市线下开展了大型夜间民俗美食节活动、亲子主题促消费活动和朔州老城啤酒节等活动,假日消费带动作用初步显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农村神头村、青钟村、林家口村等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步步提档升级,北京电子城与爱琴海集团正式签约,电子城商业一期正在室内装修,预计明年正式投入运行;智创城项目与北京科创空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物联乐购惠民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区服务业呈现出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环境优能
展示城乡改善新面貌
在城市,图书馆、档案馆正在加快装修进度,年内完工,即将投入使用;老旧片区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厕改造、拆除破房烂院、星级文明户创建……农村环境一步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得到满足。
朔城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朗润园、恒大华府等5个续建住宅项目和怡景佳苑、居然家园二期等9个新建项目持续推进,古北西小区、中行西院等27个老旧小区改造按时序进行,七里河、北邢家河等7个片区集中供热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华宝、区四小周边和百福时尚东侧、老城北城墙北侧等4个老旧片区征拆改造工作全面启动,智慧停车场和智慧充电站建设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朔城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今年,朔城区提质改造育新街、东兴街等5个老旧片区的30余条小街小巷,新增垃圾分类箱(房)350个,补修10条主次干道人行道、沥青路面3万平米,提质维护24座游园和23座公厕。新招年轻环卫工人276名、城市协管员100名,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老旧小区等重点部位,对垃圾乱倒、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违章乱建等城市顽疾启动整治。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营造创城浓厚氛围,朔城区在鄯阳街等主次干道和金沙植物园、恢河公园等公园广场和公共场所设置创城公益广告牌2万余块,集中整治重要部位380处,街巷210余条。
一座城市的发展,既要有繁华的城市,也要有繁荣的农村。朔城区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也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农村户厕3270座,清理积存垃圾8000余处、10万余吨,拆除破房烂院79处322间。开展“乡村双创”、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创建评比活动,配备农村保洁员424名,移动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0座,在93个村新增131座地埋式两分类垃圾箱,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三级垃圾处理机制全覆盖。启动朔只线、朔神线、应汴线、广梵线、南山道路等8条60公里公路建设,全力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
民生增能
开创福祉保障新局面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朔城区始终践行为民宗旨,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全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朔城区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区一中鄯阳校区改扩建二期工程主体已全部完工,利用假期对区二中、四中、五中等12所学校老旧设施进行改造提质,区四小、八幼改扩建工程征拆工作正式启动,缓解学位紧张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公开招聘、选调26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巩固深化“双减”成果,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缩减民办教育体量。
朔城区坚持“健康朔城”战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三医联动”,持续完善医疗集团一体化管理和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作为重点民生保障项目的朔城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布置便民采样点、扩建核酸实验室,购置移动方舱和快检设备,建立平急一体化应急处置指挥体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朔城区强化社会保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政府引领、社会推动,严格落实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政策,分批次开展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专项检查,依法保障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新增各类就业人员10617人;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新增技能人才825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更多的民生红利继续释放,更美的民生篇章继续书写,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蹄疾奋进展新图,砥砺前行谱华章。如今的朔城区,正以奔跑之势,加速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展望前程,朔城区将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书写新时代朔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精雕细琢增颜值
内外兼修提气质
翻开朔城区十年来的城建篇章,看城“绩”,话城“果”,令人印象深刻、倍感欣喜:四通八达的路网,鳞次栉比的住房,拥翠叠绿的公园、舒适健全的基础设施……一步一景,一点一滴,无不传递着人民至上的温度,折射出城市发展的速度。
一座城市的发展,一城人民的幸福。一城之美,始于“颜值”,忠于品质。近年来,朔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倾力打造宜居宜业核心区。城区的边角地“摇身”变成了可供市民休憩游玩的点状绿地;老旧小区“里子”“面子”双提升,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惬意;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层层选树身边榜样,激发崇德向善正能量……朔城区人民无不发出由衷地感叹:“城市建设‘日日新’,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精雕细琢一座城,一步一景皆画卷。朔城区从事关群众生活的小事、细事、琐碎事干起,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今年,朔城区在2021年高标准改造37个老旧小区、4个老旧片区的基础上,陆续推进住建局小区、地电小区、公安小区、一中家属楼等11个老旧小区、5个老旧片区改造提质项目。农校西路、东关大街等7条道路新建、修复工程进展迅速,智慧社区建设、图书馆档案馆内装修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加紧推进,北京电子城朔州星悦港、老城北城门修复等一批文旅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这些项目里,既有城市路网、市政供暖等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也有高端商业配套、文旅康养等产城融合项目,无不展现着朔城区城市建设前进的铿锵步伐。
深耕文明沃土,厚植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朔城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牵引,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舒适便捷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推进,施行全时段保洁清扫,街巷机械化作业率越来越高。针对集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以及城乡结合部、区乡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朔城区加大环卫保洁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并扎实开展楼顶违规广告清理、城市建筑立面整治、违规围挡拆除等专项行动,持续整治废品收购站、殡葬场所、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大力整治城市顽瘴痼疾。同时,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加快基层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步伐,促进网格管理精细化,以“小网格”赋能社会“大治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
围绕“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核心区”这一城市建设目标,朔城区做强基础、做畅交通、做优功能、做美环境,城市综合功能和发展能级再提升…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魅力城市,已经在宜居宜业之路上扬帆启航。